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瀏覽人數

今日拜訪857
總瀏覽數2090041

【眼界之高遠】

【眼界之高遠】

 

  一顆種子,落入土,成為一棵大樹,再成就我們所說的棟梁之材,需要時間的積累。

  在每一吋向上成長的枝幹中,都意謂著必須先向下深入每一吋土地的探尋。

  早先,看了一部日片,名為《哪啊哪啊~神去村》,片中描述一位草莓族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實習時,誤打誤撞,進入代代以傳統林業為志業的村子,之後一系列的誤會才一步一步讓這位草莓族成為漢子的電影。其中另人印象深刻的,是每一棵即將被伐的樹木,都有著清楚的記錄,記載著何時、何人所種。而每一棵將被砍伐的大樹,大都是二百多年前由他們的曾曾祖所種下的。有些紀錄還有先祖的照片為証,讓後代能輕易感受到二百多年前的時空背景。

  而這時由他們種下的樹,也意謂著將在二、三百年後由他們的後代收成。這是多麼義喻深遠的感受,你可以知道您所用的這塊木頭是由誰種下,幾百年前生活在那片森木中。

  如今這樣的傳統還被繼承著,大家如果有機會到阿里山神木區,便可從一片片記載著1916年左右所植樹的標示牌,窺知一二。

  這在教育中意謂著就是眼界的培養,讓孩子的眼光可以超越在現在之上,慎終,所以追遠。培養孩子主動感恩與惜物之前提,其實就是必須先有培養出這樣的眼界之後,而後自然由衷的行為而己。

  當然在早期的模仿教育期,就要看大人們有沒有做出真實的行動來了。而是否有這樣的眼光,便決定我們大人所行出來的典範,是否真實。

  「飲水思源」「吃果實,拜樹頭」「清明祭祖」「過年拜拜」其實若以教育的角度來看,都只是教具而己,目的都在讓孩子知道當前的擁有是因為有很多年以前的祖先所遺留,孩子的眼界就在這承先中,啟後了。

  這些都是孩子想像力的基石,但曾幾何時,像我這一代,拜拜對我們來說只剩下形式,實質很少了。

  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講的就是眼界的高低,讀書人由於用的是思考的力量,所以能夠抽象於事物之上。萬丈的高樓、金字塔、甚至胸懷世界的眼光,都是都只思想的力量的展現,而思想的速度是凌駕於光速之上。而培育出眼界高遠的下一代,應是教育應該努力的。

而這眼界不應只局限於國際觀而已。施泰納博士曾說,每一個教學都應該跟宇宙產生關聯。

  「世」「界」,也可以講「宇」「宙」,其實說得就是時間與空間。有些人常問華德福教育是宗教學校嗎?這個問題很敏感,因為有些家長沒有信仰的習慣。但就華德福教育的課程設計,其實不難看出這個問題的答案。

  就主課程來說:在空間上,其實有一個教學的原理原則,其不外乎就是從離身邊最近然後漸遠地認識這個世界,也就是由近而遠地慢慢擴展孩子的眼界。自然課由人然後動物、植物、礦物、天文。地理課則由自己居住的地區,然後鄰近國家以致於全世界。在在都是空間上由近而遠地擴大。

  但歷史文化課,倒是由神話開始再到現在人類歷史,也就是由神、神人再介紹到人。外相看起來好似是反過來的,由遠到近,是不是就違反了空間近到遠的原則呢?

 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,請各位現在想像一下,若我們以人的皮膚作為一個界限,論皮膚以外的空間當然是空間;但若以皮膚以內的空間來說(這裏我們先暫時命名為內空間),你的出現,也就是以你的出現開始佔有空間來說,我們想像您從無到有,也就是您的出生,是不是就是時間的累積才有的結果呢?

  也就是若以內空間來換算,也就是您的出現,是有多少的先、先、先……祖一點一滴累積而來,也就是以內空間來說,最靠近你中心的空間就是最久遠的祖先了。

  所以時間上最久遠的時間點,其實才是離我們內心最近的空間。

當我們從父母開始,再從祖先一直往前追朔,您就會發現,其實早遠以前就已決定您的存在。若從祖先一代代的往前追,我們會發現最初的祖先其實是萬物之源,所以我們亦可以說:我們從靈性而來,或者說我們都是靈性的子女。

  那華德福是不是宗教教育呢?

  又或者說我們要提昇孩子的眼界到究竟圓滿的時間與空間,需不需要以宗教教育作為教育的工具呢?

  現在我們回來,想像一個人的皮膚的界線,就像大地的地平線。一個人向內能追溯的多遠(以前時空),是不是就已經決定未來孩子能走向多遠呢(未來的時空)

  眼界之高遠——慎終所以追遠。

學生 伯彥的心得報告

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瀏覽人數

今日拜訪857
總瀏覽數2090041
課程實況
自然探索
四季慶典
成果分享
藝文活動
教師進修
家長講座
課程訊息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