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【找回孩子的自信,從「中間」開始】

找回孩子的自信,從「中間」開始

 

  我們都有經驗,當我們稱讚孩子「稱讚得好」時,孩子會開展出自信的笑容。伯彥也曾經稱讚過一些孩子,本來這些孩子都一付焦躁不安地身體動個不停,稱讚過後,整個人就像施了魔法一般,瞬間身體停了下來,動作安定徐為,眼睛炯炯有神,一付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樣。

  早前伯彥帶孩子在外面練武術,大部人都想我們應該要找個陰涼處練習這種會流汗的運動,但伯彥卻有個逆向思考,我們為何不試試在大太陽下「扎馬」練基本功,就像大樹,大陽愈烈,大樹愈挺立。

  結果孩子的表現讓我感動不已,孩子不只沒表現出一付懦弱的樣子,全班都表現出一付男子、女子大丈夫,事後沒有人喊一句苦、喊一聲熱。

  「為孩子立界限」一書,講到要讓孩子「負責任」,這是對的,但翻譯美中不足,實際上,我們是要看到孩子「有承擔」。

  「為別人,勇於承擔」,跟「你要負責任」,這是天壤之別的態度。

  一個人的自信可以驅動無窮的意志力。過動的孩子都會因此沉穩下來。

  所以您可知道我們的每句話語都要小心斟酌。話語中所暗示的「責任感」或是「承擔感」,孩子聽起來是會截然不同的。

  反過來說,如果我們「批評得不好」或「稱讚得不好」時,孩子落入「有」跟「無」的兩極。「無」,只跟他說「你沒有做好」,如此暗示他「沒有能力」孩子當然會自卑。但「有」,跟他說「您好會畫畫喔!」,讓孩子覺得「他很有能力」孩子就會有自信嗎?

  我們身邊應該不缺乏能力很強卻很自卑或很自傲的人存在?就像伯彥是有些能力,但還是很自卑的代表。

  以前我拜讀一位華人音樂家的傳紀 ,他提及早期的優越時光:小時侯參加什麼比賽沒有第二名的 ,這樣的光景一直到了他留學時代時破滅了,他遇到了很多個比他年紀小,而且比他更天才的學生。那時的他,態度由自「暴」來到了自「棄」,放棄學習好一段時期,最後才從谷底慢慢爬回地面。

  華德福教育強調中間,是中道的教育。

  話說有位外籍老師,有一陣子出口閉口就講「中間」、講「中間的道路」因為那時的他老人家在這方面很有心得。這時學校剛好安排他來看伯彥上武術課。看完伯彥上完武術課後。老人家在與家長的座談會上放映著他在武術課上拍的照片。說:「一開始我認為上什麼武術課?什麼鬼不拉嘰的課呀!但是我看完伯彥老師的呈現之後。我認為這完全就是華德福。這節武術課就是中道的表現……,很多優律詩美老師都還做不到這個程度。」(另有補充)

  所以,華德福的精神裏,我們要帶孩子走上「中道」。

  在稱讚孩子的話語裏 ,我們也要用「中」。如此的孩子才不會習得自卑的態度,也不會落入自傲的陷阱。走在「中道」的孩子。會敢於承擔,會有自信。有意志力。他會覺得「有志者事竟成」。他不會自「暴」:驕慢;也不會自「棄」:自我放棄。他會知道只要努力。聖與賢(意指各行各業的佼佼者,書聖、詩聖、商道……),可馴致,都可以循序漸近的到達的。(弟子規最後四句話,勿自暴,勿自棄 ,聖與賢,可馴致,就是「中道」的人生態度的典範。)

  如何用「中」?我們可以一起來腦力激盪!您會發現任何事物都有中道可尋。

最後,您能想像一群有信心的孩子,頂天立地地站在大太陽下,讓人感覺到他們的大方、沉穩、自在嗎?這圖像是多美的一幅畫。伯彥每每回想以前教過的孩子,看到孩子如此的樣子,真的會讓我們覺人生再辛苦都是值得的,人生因此而富足!相信如果是您,也一定會有同感!

末學 林伯彥 敬呈

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課程實況
自然探索
四季慶典
成果分享
藝文活動
教師進修
家長講座
課程訊息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