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瀏覽人數

今日拜訪932
總瀏覽數2090116

【當孩子從華德福回到體制內、回到社會上……】

  這幾個禮拜以來,伯彥與許多即將入學的孩子家長面談,許許多多家長共同提及的一件事,就是「華德福是非體制的教育,那孩子如果中途回到體制內,或者回到社會上會不會有適應困難的問題?」。這問題牽涉到善、美、真三個層次,我們等會再談。

  有家長具體的提出一說:「我有一些體制內的老師朋友,他們說從華德福轉回去的孩子,很難教!」伯彥沉思了一會,說這難教應該指不聽老師的話吧?應該不是聽不懂的意思。這爸爸點點頭。

  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?我們如果不說問題的源頭,只依據天下大事為已任的觀點的話,身為教師立場的伯彥只能說:「那是我們教錯了!」

  很多人知道「華德福是邁自由的教育」,於是讓孩子小的時侯就要他自己思考,自己決定。而這是邁向自由的教育,還是邁向「自私」的教育呢?

  例如:我們常會在外食的時候,問:「你要吃水餃還是吃牛肉麵?」「你要玩這個還是玩那個?」這時孩子就會開始認真分別,我喜歡這個,還是喜歡那個,於是乎我們每天都在訓練孩子「為自己著想」。常聽到的長輩勸孩子「讀書是為自己讀的,讀了之後你以後才會……」。如此常常為自己著想,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了固著,非水餃不可,非……不可,慢慢的,父母叫他的時候他開始不回應了,因為他非玩不可,上課不能上課,因為他還很想玩他想玩的東西。

  各位長輩,這是自由嗎?這是做自己嗎?孩子是今天才這樣嗎?還是我們常在不經意情況下傳達了什麼意識給他們呢?

  上週五,學校邀請到周老師,講到有一次他到大學演講,有一位外國教授做了一項調查,他摸擬一個情境,讓女大學生回答。假設有一天他的男朋友邀她南下去墾丁玩,但同一時間她的外祖母想要她去台南看她,有百分之七十的女大生選擇去探望外祖母,於是這位教授下了一個結論,台灣的學生比較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  我們要一個愛男朋友,而不愛外祖母的孩子嗎?這是獨立思考的展現嗎?他不愛外祖母,而愛男朋友,那愛男朋友的「愛」是「真」愛嗎?

  周老師又舉一例,有一個留美的博士兒子,有一天回台灣看父親,因為方便,他跟父親說:「爸!我不知道你何時會死,所以可以先把遺產過給我嗎?」「不知道你何時會死」和「先把遺產過給我」這兩句話都沒說錯,都是「真」的!但差點沒把他老父親氣死。

  華德福的教育,是善而美而真的教育,是有次第的,有階梯的。零到七歲的孩子教善,七到十四歲的孩子教美、十四到二十一歲的孩子教以真。而後面必須有前面的基礎,也就是美要有對別人的善意,例如作品很美,是為了給別人溫暖嗎?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?當作品不小心被別人弄壞了,我們會原諒別人,還是執著在「我的作品壞了」呢?

  「真」也要有美意,而這「美意」就是意指「善」意。希特勒的「真」就缺少了「善」所以會屠殺猶太人,成了人間一件不「美」的歷史過往。

  所以當我們跟孩子互動時,客氣當然要,但我們有時會對孩子太過客氣,我們長養孩子的是孩子的天性,是「善」嗎?是「真愛」嗎?是為別人著想嗎?還是養成了孩子的習性,凡事為自己著想的欲望呢?

  史代納博士說:『欲望是人類邁向自由中必須學會放下的。』【註1】

於是伯彥最後報告給家長,有著對人間保有善意、對世界抱著美意的獨立思考的孩子,如此暨善、暨美、暨真的孩子,這樣的人有一天回到社會、回到體制內會不會有適應不良的情況呢?

【註1】靈性科學入門第三講

華德福大地FB粉絲團

瀏覽人數

今日拜訪932
總瀏覽數2090116
課程實況
自然探索
四季慶典
成果分享
藝文活動
教師進修
家長講座
課程訊息
X